编者按
现代城市规划的缘起与公共健康关系密切,20世纪初期作为政府对于公共卫生的干预途径和方法出现。随着基本健康问题在物质环境方面的保障,公共健康一度不是城市规划关注的重点。但近三十年城市公共健康问题愈发凸显,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全球范围内健康城市研究和实践在整体上推动了城市规划从新视角和高要求开始重新关注公共健康。在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主席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健康城市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发展的重要抓手;《健康城市上海共识》阐述健康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为健康福祉努力的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次前沿信息回溯了健康城市相关国际背景,梳理了国家对于“健康中国”建设的政策指引,同时总结了国内外相关专家的主要观点,最后列举了健康城市规划与健康影响评估的实践案例。
主持人:王兰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教授 博导 院长助理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秘书长
1
国际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人人健康”的战略原则,并于1984年多伦多召开的“2000年健康多伦多”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健康城市”(Healthy City)的概念;指出需要公众、健康和自愿参与的部门、机构、组织之间广泛合作,重点解决城市卫生及与健康相关的问题。之后,WHO在1994年明确了“健康城市”的定义,即“一个健康城市应该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应该能不断地改善环境、扩大社区资源,使城市居民能互相支持,以发挥最大的潜能”。WHO的健康城市概念强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通过不断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实现人群健康、环境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和谐统一。1996年WHO为“健康城市”提出了涉及环境、福利、文化遗产、活动场所等方面的十个标准;并详细提出了健康城市各方面的指标共53项,涉及卫生健康、公共医疗服务、社会经济和环境四个方面。WHO在2013年第八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中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Health in All Policies, HiAP)”作为大会主题,并在《赫尔辛基宣言》中将HiAP定义为一种以改善人群健康和健康公平为目标的公共政策制定方法,它系统地考虑这些公共政策可能带来的健康后果,寻求部门间协作,避免政策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国外已经开展健康城市相关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健康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健康影响评估、基于健康结果的基础研究,以及健康城市评价体系构建等。在实践方面,健康城市规划建设已逐步在全球范围开展。WHO在2003年组织成立了“健康城市联盟”(Alliance for Healthy Cities),通过健康城市项目推进全球健康城市运动和管理;欧洲区建立了覆盖全域的健康城市网络,针对城市提点制定了不同的健康城市计划,将健康融入政策之中,强调健康影响评估应作为建设健康城市之中的重要工具;20世纪末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关注健康城市规划与建设,并制定了相关发展和行动计划。
2
顶层声音
习近平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2013年8月31日,沈阳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14年12月,江苏镇江考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居民期待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的提升,建设健康城市成为迫切需求。”
——2017年10月18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为广大老百姓健康服务。”
——2018年4月11日,海南考察。
李克强
“我们一起努力 共筑健康中国。”
——2013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与乡村医生座谈会
“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生活幸福的基石,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构建全程健康促进体系,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2016年11月21-24日,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
“夯实健康中国的大厦之基,医疗卫生和体育健身是两根重要支柱,针对群众关切,政府要着力破体制壁垒、创良好环境,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增加社会领域服务短板供给,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2018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3
政策指引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通知》
——2016年11月,全国爱卫办印发《全国爱卫办关于开展健康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2018年3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发文(作者MariaNeira 博士,世卫组织公共卫生、环境和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司司长)指出“健康必须是城市规划者的首要重点”。
——2016年11月,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发布了《健康城市上海共识》和《2030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上海宣言》
4
专家观点
刘德培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委会主任委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建设健康环境。建设健康城市成为环境质量保障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迫切需求,开展健康城市相关研究迫在眉睫。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已经开展健康城市相关研究和规划设计实践,包括大健康医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地理学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我们需要建构我国健康城市理论框架,探索研究路径和规划设计方法,提出健康导向的规划设计标准,结合规划设计实践打造健康城市示范案例,研制并发布健康城市排名。
来源: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委会成立仪式暨健康城市分论坛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委会顾问
健康城市研究需明确概念并具备动态视角
健康城市是城市中人的健康还是城市本身的健康,其中研究的基本概念包括Health of City (HOC), Health in City (HIC),Citywith Health(CWH)以及City for Health (CFH)。另外,健康问题存在时间维度,它需要把时间的相位在空间上做更多的切分来开展研究工作,开展动态分析能够解释很多规律。
来源: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委会成立仪式暨健康城市分论坛
仇保兴
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健康城市研究需要跨学科协作
现代城市规划学和城市科学都来源于对城市健康的追求。健康城市对城市规划师们提出了三大新使命:新型的传染病正在考验着现代城市、我国城市人口急剧的老化,以及人类社会心理疾病的涌现。城市健康问题应重新回归到城市规划学的议程中,应该成为现代城市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紧迫性课题。研究健康城市的团队也会不断的扩大、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将再次携起手来、共同应对三大历史使命。这也是党中央提出的健康城市发展目标,健康城市的研究成果工作将维系着中华文明崛起的基础性工作。
来源: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委会成立仪式暨健康城市分论坛
唐子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通过城市设计营造健康空间
城市规划最初的产生就是因为公共卫生,公共健康始终是城市规划的一个议题。城市设计能否在提供空间的基础上做场所改造并有利于健康,这也是城市规划讨论的一个议题。影响人健康的三个因素,首先是遗传因素,第二是生活方式,第三就是环境因素。便利、安全、愉悦、活力是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并且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健康导向城市设计分论坛,2016年
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 副主席
城市规划研究健康是一种不忘初心的回归
在各种名目的城市中,老百姓最能感受到实惠的也许就是健康城市,健康城市也许是各种名目的城市中最不具有规划意味的,而城市规划研究健康城市难道不是一种不忘初心的回归吗?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主题报告主持评述,2018年
随着城镇化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更有品质、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要求规划本身也要转型,要有一个健康的学术环境,去追求健康的氛围和生活方式。
来源:2017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主题:“健康·城市”,地点:北京,2017年6月5日
宫鹏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 教授
中国健康城市的问题与对策
《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中国健康城市:释放城市力量、共筑健康中国》(Healthy cities in China: unlocking the power of cities for a healthyChina)报告中指出现在我们面对健康问题存在四大问题:1)对城市健康这种复杂性问题的认识不足,且应对行动破碎化;2)我们的应对行动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还缺乏社会的广泛参与;3)缺乏部门间的合作;4)健康的均等化还需要加强。
健康城市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组成部分,我们建议:1)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城市规划入手,或者在城市规划中优先考虑;2)要增加参与。原来的自上而下的模式是不够的,需要增加公众的参与,加强社区能力建设,增加私营部门的参与;3)促进跨部门的协作;4)制定地方目标并定期评估进展;5)增加健康城市的教育和研究。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主题报告“中国健康城市发展的系统性思考”,2018年
傅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
健康城市治理
健康城市概念不同于“卫生城市”,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综合的、多维的视角。它以健康促进的理念为指导, 以“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人群”为主线,使健康城市建设成为了开展健康促进的典范。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因地制宜地提出健康城市建设策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社区参与、培育社会健康价值观和文化塑造、明确行动计划及考核激励机制。
来源:《医学与哲学》2006年第1期,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的进展及理论思考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未来的城市规划趋势应该是信息化、绿色化与健康化的统一。人的健康应如何保障以及跟规划之间的关系包含两个方面:1)应根据人的潜在疾病类型分析城市空间,做好理论研究;2)从空间重塑的角度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设置绿道鼓励步行、营造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场所。另外,健康城市还应在建筑细节设计上多做考虑,包括材料使用、节能通风等。
来源: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委会成立仪式暨健康城市分论坛
袁昕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副会长
未来健康城市建设首要面临的挑战就是对于健康内在含义的认识以及怎样定义“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之成为普遍认同的目标。理论层面,应从健康社区和健康城区物质环境建设,上升到健康社会的高度;实践层面,应基于健康城市理论研究研制政策建议和实施机制。
来源: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委会成立仪式暨健康城市分论坛
王新哲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健康城市是对城市发展的更高要求,它应该是安全的,并有一定的韧性。其次应该有健康的文化氛围,需要从人的意识上有对支持健康行为的一种理念宣传。规划师应该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体现出健康理念,包括对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城市研究可以揭示人们在不同空间模式下的行为规律,优化规划设计原则。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健康城市规划的尺度与效应分论坛,2017年
王世福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副院长
定量研究在健康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与规划之间的关联可以反映在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和公共卫生设施规划等方面。健康城市规划需要开展基础研究,量化具体指标,提出和分析诸如不同的两个绿地系统结构对于健康到底起多少作用,同样规模不同绿化配置的绿地或水体是否关联着城市的空气新鲜程度等问题。另外,规划中各类各级医疗资源的配置可以依据千人指标,空间布局可以依据服务半径;这种控制方式在空间保障上起到了规划的作用,未来的重点也许是社区级别的卫生服务设施建设,配合医疗资源均等化,真正走向社区的健康。
来源:《城市规划》2014年第3期,健康城市与城市规划
马向明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规划师
城市规划真正进入到政府的法定管理,是跟公共卫生改革相关的。WHO欧洲区的官方网站显示,健康城市设计是指:将健康因素纳入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包括方案和项目建设中.建立社会支持性环境。提高公众对休闲和运动空间的可达性.并鼓励步行和骑自行车的环境。因此可以说,如果“人人享有健康”是21世纪城市市民的基本权利的话,没有城市规划的参与。这项基本权利是很难得到保障的。城市规划需要回归本源,就是要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享有一个更健康的环境!
来源:《城市规划》2014年第3期,健康城市与城市规划
王劲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导师
疾病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分异性。空间分层异质性简称空间分异性或区异性,是指层内方差小于层间方差的地理现象。考虑到疾病空间分布的这一特征并开展相关分析为健康城市研究提供了地理学视角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来源: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委会成立仪式暨健康城市分论坛;《地理科学》2017年第1期,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
王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教授,院长助理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健康城市
健康城市应该既是“健康的城市(Health of City)”也是“城市中的健康(Health in City),是二者的统一。在城市科学和城乡规划学领域中,健康城市是以推进健康环境、健康经济和健康社会的规划建设为前提,以建成环境的优化为核心,提升居民身心健康的城市。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成果:品质规划》孙施文等著,章节:健康城市规划:回归与提升
健康城市规划的“四个要素、两个路径”
城市规划对公共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各规划要素对城市环境、人们的行为模式、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影响。健康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空间要素包含土地使用、空间形态、道路交通、绿地及开放空间四个方面;对公共健康的促进作用可以总结为两个路径:1)消除和减少具有潜在致病风险的建成环境要素;2)推动健康低碳的生活、工作、交通和娱乐方式。
来源:《国际城市规划》2016年第4期,健康城市规划路径与要素辨析
龙灏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副系主任,教授
我国的综合医院主要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艰巨任务,作为实现其功能的物质空间,综合医院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品质。从建筑学科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应着眼实际,利用专业手段尽量缓解相关问题(如医院规模扩张、就诊效率低)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应放眼未来,突破学科界限,研究综合医院建筑未来在功能、流线、空间,甚至基本功能组成上将可能发生的改变。
来源:《上海城市规划》2017年第3期,健康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综合医院建筑发展的驱动力与现状思考
冷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寒地城市特殊的气候条件对城市环境、居民身心健康与行为活动方式具有特殊影响。针对促进冬季公众健康的规划总目标,以增强冬季户外环境的安全舒适性、改善冬季视觉环境的愉悦度和促进居民冬季交往健身活动为内容的目标导向,结合对具体规划要素的分析,制定合理的寒地城市空间规划策略。
来源:《上海城市规划》2017年第3期,冬季公众健康视角下寒地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姜斌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 助理教授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与人类健康实验室 主任
城市绿色景观对公众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精心设计的城市绿色景观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提升健康,包括促进身体锻炼、舒缓精神压力、减轻精神疲劳、提供生态产品与服务、提升社会资本。在实践中,应该注重:1)城市绿色景观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先行原则;2)城市绿色景观对污染物质的处理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大数据系统及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来源:《景观设计学》2015年第3期,健康城市:论城市绿色景观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机制及重要研究问题
Ann Forsyth
哈佛大学环境中心 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建成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明显,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景观建筑师和建筑师均可发挥潜在的重要作用,基于联系健康和场所的大量研究来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改善世界。其中,规划和设计可以通过从健康的视角评估环境,制定规章和政策,构建范式环境,使人们以更健康的方式使用场所并促进对健康感兴趣的团体之间的合作,从而带来改变。
来源:安·福赛思. 孙文尧,王兰,译. 健康城市的循证实践:变化世界中的挑战[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8,10(4) :1-15
Jason Corburn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城市空间和健康公平是21世纪健康环境最具挑战性的两个概念。人类生活在城市中的数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而且健康不公平现象正在增加。由于社会,环境和政治差异带来的健康不公平是影响居民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对于穷人、不同种族、宗教少数群体以及移民群体都带来负担。通过研究将城市空间与公共健康联系起来,以促进实现城市健康公平的实现。
来源:Corburn J. Urban Place and HealthEquity: Critical Issues and Practices[J]. Public Health, 2017, 14(2), 117
Lawrence Frank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社区和区域规划学院 教授
宜步行的社区环境促进公共健康
城市规划在早期就是为了改善工业地区的居住状况,20世纪区划和其他发展规则的产生也是为了保障大众健康、安全和福祉。城市环境能够通过改变人们出行选择来影响公共健康。一个适宜步行的社区环境能够促进人们的健康,主要通过提高体力活动、降低体重和交通事故风险、减少污染空气暴露等方式实现。
来源:Frank L D, Kavage S. Urban Planningand Public Health: A Story of Separation and Reconnection[J]. Journal of PublicHealth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2008, 14(3):214-220.
Catherine Ross
美国佐治亚理工城市和区域规划学院 教授
品质增长和区域发展中心 主任
健康影响评估
健康影响评估(Health ImpactAssessment, HIA)是一项为决策者提供关于促进积极健康影响和减轻拟议项目和政策的不利健康影响相关建议的分析工具。HIA的方法大致包含六个步骤,即筛选(Screening)、审视(Scoping)、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s)、传播(Dissemination)、监测和诊断(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HIA可以促进跨学科的工作关系,并为政府、规划师、开发商、设计师和社区提供讨论共同探讨公共项目对健康的影响的可能性和渠道。
来源:Ross C L, de Nie K L, Dannenberg AL, et al. Health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Atlanta BeltLine[J]. American journal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2, 42(3): 203-213.
5
健康城市规划与评估实例
美国沃斯堡:响应公共健康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实践
沃斯堡通过由卫生部门主导编制大型社区规划、出台公共健康议题的规划草案、加大区域交通与健康生活问题上的资金投入、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关注公共健康问题等方式推进健康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
规划中的公共健康内容包括:1)规划部门与卫生部门密切合作,提出“健康沃斯堡”计划;2)公共健康内容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独立成章,提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 (TOD) 的规划设计方式,呼吁以骑车出行代替汽车出行的交通模式,倡导身体锻炼并定期参加体检,为居民提供优质、健康的食物,强调健康发展模式的重要性;3)规划绘制了卫生保健中心、农贸市场和社区花园的空间分布图。规划实施中的许多公共健康项目由政府或相关机构资助实施,同时通过项目监督管理和数据更新等方式定期向市议会汇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进度,并且每五年开展一次社区健康需求评估。
资料来源:李志明, 张艺. 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历史、理论与实践[J]. 规划师, 2015(6): 5-11.
英国伦敦:“步行行动计划”与健康街道
2018年7月伦敦市出台了“步行行动计划:使伦敦成为全球最适合步行的城市”(Walking Action Plan:Making London the world’s most walkable city)。该计划提出步行能对人们身体健康、环境、社区互动、经济发展等众多方面起到积极影响;提出到2041年之前,使得伦敦城中80%的出行依靠步行、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实现,让伦敦每日步行出行至少增加100万次。该计划包括健康的街道和健康的人民、步行伦敦的愿景、深入理解伦敦的步行现状、为步行提供支持的新方法、行动计划、为市民步行而建设和管理街道、为步行做出规划和设计、让步行与公共交通相结合、引导文化发生转变,以及通力合作实现步行伦敦的愿景等10个方面的内容。
健康街道方法(The HealthyStreets Approach)作为交通战略实施过程时需要借助的工具被提出,它是一项长期计划,包含一份文件和一套工具。文件阐明了如何把居民及其健康视为一切决策的中心,并帮助人们减少小汽车的使用,主动选择步行、自行车和公交出行。工具包中有5种工具,帮助把健康街道方法投入实践,涵盖了从初步评估到实施到效果评价的整个过程。包括:①健康街道指标指南;②健康街道解释;③供设计师使用的健康街道核查表;④健康街道问卷;⑤ 小改变,大影响(提供临时性低成本项目的实用指南,这些项目往往会成为永久性项目的前期尝试)。
资料来源:公众号“市政厅”,作者:相欣奕,2018年9月10日
加拿大:健康慢行环境的营造
慢行环境对于健康城市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它能增加行人活动空间,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社会生活健康品质。加拿大在建设健康城市过程中注重慢行环境的营建,主要通过分层次立体的慢行街区、注重人性化慢行设施、慢行与捷运系统无缝对接、打造特色生态慢行系统等营造方式得以实现构建美好的慢行环境目标。
在健康城市理念的指导下,加拿大慢行环境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气候条件受到限制的寒地城市,仍然能够通过一定的建设方式营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促进市民的身心健康。
资料来源:郭湘闽, 王冬雪. 健康城市视角下加拿大慢行环境营建的解读[J]. 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5):53-57.
美国亚特兰大:环线复兴项目的健康影响评估
健康影响评估基于2005年亚特兰大市环线复兴计划,针对项目建设时机等问题,进行综合性评估;随后明确评估要素,搭建框架,进行专项健康影响要素的评估。
该项目的HIA综合性评估显示,项目由于公共建设的滞后性导致了公共交通服务和绿地短缺,将造成一定的健康影响。同时,项目基本满足了多样化人群对保障健康生活的需求,在空间设计和公共参与上优先考虑弱势群体的诉求,保障了最广泛人群的话语权。
专项健康影响评估显示,该项目通过轨道交通系统和步道网络的建设,为公园、住房和食物零售点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环境宜人的可达路径,不仅能够增加居民积极出行和体育锻炼的机会,从而减少患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也能提高他们购买健康食物的意愿和可能性。相比于社会资本和环境影响,项目在交通、公园、住房和设施可达性及对体能活动上产生的健康影响更加显著。
资料来源:张雅兰, 蔡纯婷, 王兰. 城市再开发中健康影响评估的应用——以美国亚特兰大市环线复兴项目为例[J]. 规划师, 2017(11):113-119.
美国戴维森镇:城市规划健康影响评估
戴维森镇位于美国夏洛特市以北20英里,人口约1.1万(2017年)。2011年,戴维森镇获得美国疾控中心资助,开始实施“戴维森为生活而设计”项目(DavidsonDesign for Life, DD4L),包括总体规划的健康影响评估、街道设计准则健康影响评估,以及其他城市规划健康影响评估项目。
戴维森镇的总体规划的健康影响评估涉及包括休闲和开放空间,健康食品、医疗服务、公共交通和积极交通在内的10个主题。评估在现状数据基础上对10个方面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最后提出从促进社区健康发展角度提出相应规划建议。
街道设计准则健康影响评估重点从步行友好街道、自行车友好街道、公共交通友好街道和机动车友好街道等四个方面对已有的街道设计准则进行评估。通过评估,“DD4L”发现街道设计如何会对周围人群健康产生影响。同时,还发现交通安宁措施、提供步行和自行车设施对改进公共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最后评估工作还为戴维森镇进一步改进公共健康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手段。
资料来源:丁国胜, 魏春雨, 焦胜. 为公共健康而规划——城市规划健康影响评估研究[J]. 城市规划, 2017(07):17-26.
上海市黄浦区:健康导向城市设计
健康导向城市设计方法框架包括现状分析、优化设计和方案健康影响评估三个部分。其中现状分析主要为基于负面影响的健康风险叠加分析和基于正面影响的健康资源品质分析;优化设计包含减少污染及其人体暴露和促进体力活动两个路径。
黄浦区健康风险叠加分析主要将污染源现状分布、风环境模拟和特定疾病分布进行了叠加,分析提出包括拆除违章建筑、开辟开放空间、增加通风走廊、优化街道高宽比、调整建筑退界、风环境较好地区改造成为公共活动场所等优化策略。黄浦区健康资源品质分析主要包含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开放空间的可达性和舒适度,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的优化设计策略包括增设公服设施和开敞空间、针对居民使用习惯进行精细化设计等。
最后,针对方案的健康影响评估从污染和体力活动两个方面开展,评估结果表明方案在设计范围内有效降低了健康风险,提升了健康资源品质。
资料来源:王兰, 孙文尧, 古佳玉. 健康导向城市设计的方法建构及实践探索——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8(5):71-79.
成都市中和旧城:健康社区规划实践
健康社区的实现是个体和社区各类作用力的合力结果。一方面要保障个体的健康,另一方面要营造健康的社区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个体在与这些健康的活动的良性互动中,获得健康的提升,从而形成健康社区。
成都市中和旧城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北部、高新区南部,存在生活配套、城市活力、文化资源和社区认同感等方面有待提升的问题。在该实践案例中,以健康社区为导向的规划设计致力于重构社区功能、交通、环境、空间与居民的关系,探索推进公共健康的社区弹性发展模式。从社区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条件入手,通过提升土地混合使用、优化公共交通、创建公共开放空间和推行“微绿网、微渗透、微体验”等规划设计方式,提升社区品质,解决社区现状问题,回应新区发展要求,实现社区与城市互动。
资料来源:孙文尧, 王兰, 赵钢等. 健康社区规划理念与实践初探——以成都市中和旧城更新规划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 2017(3):44-49.
(供稿:王兰、蒋希冀、蔡洁)
(审阅:张立 编辑:王琳)
同济城建干部培训中心每1~2周推送一期当下最前沿的规划建设问题的综述性摘要。快来点击关注我们吧~
服务于国家规划建设行业领域,同济大学城市建设干部培训中心致力于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领域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知识传授、政策解读、观点解析,是领导干部专业研修、信息分享、交流沟通、教学相长的园地。了解更多详细情况请
登陆培训中心网站:http://www.training-caup.tongji.edu.cn.
也可直接邮件联系:training-caup@tongji.edu.cn.
亦可电话垂询:021-65982937、65986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