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仪三
1934年11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6年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1961年毕业留校。现任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因而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保护的主要倡议者。在首批“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有五个镇的保护规划出自阮仪三之手,它们分别是周庄、同里、甪(lù)直、乌镇和西塘。
宋小冬
主要研究方向和讲授课程:
主要讲授内容为,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新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中的运用、GIS在房地产管理中的运用等。
潘海啸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交通运输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法国CNAM特聘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教授。上海市城市规划咨询专家,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国际教席(中国)学术会员会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和讲授内容:
城市土地使用与城市交通规划,战略城市模型,城市交通空间的管理和设计。曾主持和参与了数十个城市的交通规划、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多个小城镇的规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是上海世博交通概念规划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交通需求管理框架项目负责人。编著(译)出版图书5部,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指导学生多次在全国评比中获奖。与日本全球战略环境研究所,日本交通政策研究所,丹麦建筑中心,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能源基金会等多个国际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并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著名院校演讲。2006年与丹麦的联合设计获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负责组织了中国-欧洲大学城市机动性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竞赛和中国城市的交通与可持续发展高级研讨班。
宋德萱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态与节能建筑、建筑环境控制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曾多次赴香港大学建筑学系作访问学者,多次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洲国家考察讲学,并在多项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主持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二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科研的子课题项目,数项省市级项目研究,先后出版专著两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目前,宋德萱教授的节能建筑研究团队有博士生十余名、硕士生数十名,分别开展不同地域特色住宅建筑节能研究、历史建筑可持续再生的环境控制研究、高层住宅的被动节能技术研究、中国城市旧居住区及住宅生态修复节能技术研究,江南民居原始生态理念技术沿革研究、建筑节能服务体系与节能技术的互动研究等。主讲"节能建筑与生态设计"相关课程,对生态与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有充分的积累与成果,任中国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物理分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和讲授内容:
绿色节能建筑,合同能源管理。
刘滨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年入同济大学,1989年获博士学位,留美景观环境规划博士后。现为同济大学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学科首席教授,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美国佛吉尼亚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国际景观生态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办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及风景园林教育分委员会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和讲授内容:
开辟了景观规划设计学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与高技术应用、专业教育以及工程实践,创立了《风景景观工程体系》、提出了《CQE人类聚居环境工程体系》以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景观与旅游AVC三力理论, 最新研究理论:旅游规划3S+3L理论。主讲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