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规划前沿 正文

前沿: 乡村振兴

作者:同济城建干部中心时间:2018-07-16点击数:

同济城建干部培训中心将每周推送一期当下最前沿的规划建设问题的综述性摘要。

微信号:规划建设前沿

加关注

编者按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国家战略,更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新村运动,日本同期的农村地域振兴计划,法国和德国战后的乡村建设进程,以及意大利等国家的乡村工业化进程等,都是国家特定发展阶段对农村地域的关注,是国家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小城镇建设》2018年第4期)。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各级政府、组织机构和专家学者都积极参与其中,从编制国家和地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农村发展和建设政策、落实政府机构改革、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试点乡村振兴建设实践等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本次前沿信息介绍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央重点文件和各界的解读落实,同时提炼了规划和国土等学界专家的最新观点,力求为各位领导干部和读者展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和讨论热点。

主持人:宝一力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01

顶层设计

习近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2017年10月18日

来源:党的十九大报告

     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2月4日

来源:新华网

     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意义、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提要求。文件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李克强总理: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2018年3月5日

来源: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深化粮食收储、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活力。  

     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乡村振兴 从六个方面着手

2018年3月5日

来源: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山东代表团审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实施推动产业振兴、推动人才振兴、推动文化振兴、推动生态振兴,推动组织振兴和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的“六个推动”,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并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

                 

习近平: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2018年7月5日

来源:新华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六个突出

     一是突出城乡融合,着力构建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新机制。二是突出共同富裕,着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是突出质量兴农,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是突出绿色发展,着力建设黄土高原美丽新家园。五是突出文化兴盛,着力传承发展提升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六是突出乡村善治,着力以“三基建设”推动农村“三治”。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三个建设

     一是建设产业兴旺的富裕乡村,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二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是农村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也是美丽乡村的基本特征。三是建设安居乐业的幸福乡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五个坚持

     第一,坚持把做强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第二,坚持把推进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进一步释放农村的发展活力、改革红利。第三,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作为乡村振兴的大事来抓,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四,坚持把加强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巩固发展农民安居乐业、农村文明有序的良好局面。第五,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增强党在农村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四个方面

     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二是改善农村环境条件,让农民生活幸福安康。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四是坚持党管农村,把“重中之重”落到实处。

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做到四好

     一是打好特色牌,抓优势产业规模化,抓品牌农业建设,抓闽台农业合作,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扶好小农户,围绕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突出“两手抓”:一手抓有效带动,一手抓有效服务。三是唱好融合戏,立足实际,唱好“山海协作”、“城乡统筹”、“产业融合”这三台戏。四是组好工作队,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下派村支书制度,不断为“三农”工作注入强大活力。

 

农村事权

02

     2018年3月1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王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方案提出,将农业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农业投资项目、财政部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资源部的农田整治项目、水利部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农业农村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组建农业农村部是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部的主要职责是,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三农”工作战略、规划和政策,监督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农业投资管理等。新组建的农业农村部职能有所扩大,有利于农村综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有利于统筹使用资金,农业农村相关投入将持续增加。

                 

韩长赋(农业农村部部长):推动乡村振兴,从六个方面着手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回答相关问题,2018年3月7日

     要抓好“三个重大”:一是制定重大规划。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中国农村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我们又处在千年未有之变局,所以需要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引。二是出台重大政策。乡村振兴体现中央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补短板,乡村发展还是薄弱环节,所以需要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三是要实施重大行动。要贯彻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乡村振兴要真金白银的投,也要真刀真枪干。

                 

韩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深入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深入挖掘、深入开发乡村的多元价值。

2018中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高峰会议,2018年6月9日

乡村振兴的标志,从产业兴旺来讲,最根本有两条:

     1.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乡村的产业还要逐步向多样化发展。

     2.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乡村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乡村的功能价值日益凸显。

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目标要求来讲,要做好两篇大文章:

     1.深入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因为中国现在农村人均耕地少而分散。靠着少而分散的人均耕地,农村不可能富裕起来。要靠发展乡村的产业,靠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深入挖掘、深入开发乡村的多元价值。我们如果挖掘好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开发好乡村的多元价值,我想乡村产业体系就可以真正构建起来。

                 

王旭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副司长):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18年07月10日

     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这个出口、设施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快解决。因为在十二五期间,县城还有城市的一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并没有考虑到农村垃圾这一块,所以这个容量目前还是一个紧平衡的状态。

     今年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第一年,为改变目前我国不少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住建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要求各地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鼓励地方推行城乡统筹治理模式,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注:笔者从住建部网站获悉,村镇建设司的职责是,拟订村庄和小城镇建设政策并指导实施;指导镇、乡、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指导农村住房建设、农村住房安全和危房改造;提出进城定居农民的住房政策建议;指导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组织村镇建设试点工作,指导全国重点镇的建设。  

                 

姜长云(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第三产业研究室主任):乡村振兴须规避五种倾向。

来源:大众日报(2018-05-2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行动指南。当前,应努力规避以下几种倾向:

     1. 规避战略问题战术化倾向,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

     2. 规避发展目标浪漫化、理想化倾向,积极稳健地推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3. 规避振兴方式单一化和“一刀切”倾向,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有机振兴和多样化、特色化振兴;

     4. 规避体制机制改革工程化、政策支持盆景化倾向,着力推进广大农民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5. 规避支持重点错乱化和“三农”配角化倾向,有效辨识乡村振兴的引领者、参与者和侵蚀者。

 

03

政策变迁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建设大体经过“农业发展—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五个阶段:

农业发展阶段(1979)

     2002年之前,从国家到地方,尝试用土地产权改革、推进农业合作、农业经营统分结合、深化农业市场化改革、取消农业税等方式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

城乡统筹阶段(2002)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乡村的城乡统筹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发布了14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乡村建设的重点开始向解决“三农”问题转变。  

新农村建设阶段(2005)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2006年,农业税全部取消,我国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正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财政补贴农民的新时期。

美丽乡村建设阶段(201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在此之后,政府多次强调扶贫攻坚的重要性,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广大的乡村地区成为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战场。

     同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一时期,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撤村并点,农民进城成为市民也开始加速。

     2002年至2017年,我国大力发展农村及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尝试理顺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推进城乡统筹与一体化发展,极大提高了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并带领农村逐步走向富裕。

乡村振兴阶段(2017-)

     2017年10月,《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进入乡村振兴阶段,改变了以城市为主导,以乡村为附属的发展观念,逐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城乡融合、四化同步。计划到2020年实现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完成;2035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 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2018年6月8日,农业农村部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会议指出,当前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核心任务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6月21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规划推进

04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提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形成了今后5年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框架”。

     目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已经审议通过,但尚在完善过程中,将在近期印发实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 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

     6月8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会议指出,当前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核心任务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建设水平;要把农业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创新推动农业品牌建设;要把农业品牌建设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结合起来。

《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国函〔2018〕80号)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秋分。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具体工作由农业农村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今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明确至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推进机制,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走在前列。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共分为规划背景、总体要求、优化城乡结构,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积极培育乡村多层次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焕发齐鲁乡村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山东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保障改善农村民生,走共同富裕之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和强化战略实施保障,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等十一章。

《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018年6月2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了《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文共分为规划背景、总体要求、推动城乡空间融合,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乡村振兴强支撑、推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产业兴旺新动能、建设水清岸绿美好家园,塑造生态宜居新风貌、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强化现代治理能力,建设构建治理有效新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打造生活富裕新乡村、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确保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和统筹规划实施,保障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等十一个篇章。

 

05

专家之见

张尚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城乡现代化视角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

来源: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2017年12月9日

     乡村振兴战略描述的目标其实就是要实现乡村现代化。它包含三个方面现代化:一是乡村经济现代化,其次是乡村生活的现代化,第三是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三农问题的有效应对将影响中国城镇化的长期趋势,需要从城乡现代化视角理解乡村发展、中国城镇化进程和未来城镇化格局。由于乡村问题非常多样化,必然会带来整个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的差异化。乡村规划根本而言,乡村振兴必须应对农村差异化的发展环境,应当更加注重按需规划,更加注重实施和实效。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不仅仅在于复兴经济,更重要在于它的社会建设意义。

     未来乡村地区的规划工作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乡村规划工作,需要大量的乡村规划师,不仅仅是专业技术人员,也会承担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要防止乡村振兴造成更大的不平衡。

来源:新乡土(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2018年5月31日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的是缩小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差距。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中最重要也最基础的“产业兴旺”,以及“生活富裕”,却可能产生新的不平衡。乡村振兴战略也倾向于支持农村具有经营能力的强势群体,比如种田大户,倾向推动资本下乡,结果就可能是,更加现代、更大规模的农业反而剥夺了占中国最大多数小农的机会,尤其是可能剥夺老人农业的机会。乡村振兴不能鼓励支持资本下乡,鼓励支持年轻人回乡,而剥夺当前十分需要土地的占中国农民绝大多数的弱势群体的机会。  

     国家资源是有限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家有限资源应该惠及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和绝大多数农民,他们才是决定中国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张宝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产业兴旺是第一位的,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来源:2018中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高峰会议,2018年6月9日

     1.乡村振兴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有充分的历史耐心来完成这项关系数亿人的事业。

     2.乡村振兴要统筹城乡各类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打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调动各界积极性,共同解决好乡村建设中的“人、地、钱”等问题。

     3.乡村振兴要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李金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来源:2018中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高峰会议,2018年6月9日

     科技的翅膀就是适应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乡村振兴不仅是农业科技的问题,也是农村、农民科技的问题;不仅是第一产业科技的问题,也是二三产业科技的问题,更是三产融合科技的问题。基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需求,要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必须有所作为、有所担当、有所贡献。

                 

蔡继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要想做好乡村振兴,需要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

来源:两会议案建议信息发布会

    要消除社会资本进入的障碍。历史上,土地从来都是很好的融资手段,很好的抵押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要有城市的工商资本和投资者、企业家、农业科技技术人才人士,大学生知识青年等返乡各类人群的参与。  

     中国部分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过低,而非人劳动力不足,造成这种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人地矛盾。

    乡村振兴离不开要与新型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动,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的承载能力远未达到其上限。推动城市群发展,将农业用水量转化为居民生活用水,不仅可以提高可容纳居民数量,在吸引外来人口的同时,对应地便有利于以农业、旅游和自然资源为优势的地区居民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从而提高人均收入。  

                 

刘奇(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第三次动能转换。

来源:刘奇专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着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第三次动能转换。培育新动能的关键就是形成“合”力,把各种现代元素注入农村、注入农业,推动农业农村的历史性变革。具体而言,有六大合力:即三“物”组合、三“产”融合、四“生”契合、城乡统合、要素集合、功能整合。“六合”能量将产生像物理学上“核聚变”一样的巨大威力。

                 

彭震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导):振兴乡村发展既要关注乡村地区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更要关注城市与乡村之间无障碍的经济社会联系。

来源:城市规划(2018.01),小城镇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小城镇发展在顶层政策层面始终被定位为连接城乡区域并作为乡村地域中心而带动乡村发展的社会综合体,事实也证明了乡村与乡村地域的小城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小城镇的支持和提供的各种服务。

     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通过整合并集聚乡村的内外部发展要素、确立农业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构建现代农业新的产业体系、推进乡村土地整治和实现乡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等保障措施,以及建立城乡之间无障碍的经济社会联系、城镇提供对乡村发展具有正外部性的有效服务等,将带动我国乡村的全面振兴发展。

 

平台成立

06

教育部指导成立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协同创新联盟

     由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等共同发起组建的“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协同创新联盟”于6月2日在同济大学宣告成立。联盟将以高校为阵地,积极推进多学科联动、校际联动、学界与业界联动、高校与地方联动,共同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这一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知识生产、实践创新的网络和智库平台。

信息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学术委员会》公众号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联盟成立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联盟由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安徽大学等全国8所高校、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等22家研究院、企业和创意农业联合社以及行业组织于2017年11月26日共同发起成立。旨在以知识产权为基础,以技术创新需求为纽带,以文化交流为平台,以契约关系为保障,有效整合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对乡村振兴产业共性核心基础技术的研究及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标准、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带动重大应用示范,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推动乡村振兴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联盟秘书处

 

                 

同济大学在浙江黄岩成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

     今年2月,同济大学与黄岩区合作,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学院南北两个校区均设在经过抢救“复活”的村庄中,校区所在的村落本身就是鲜活的乡村振兴样本。同济大学为乡村振兴学院备好丰富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组建了一支由11名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21名“乡土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开发出乡村生态系统、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空间布局、全域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20多个课程。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开展更多的全球学术交流,还可以举办更高层面的“乡村振兴国际论坛”。这些思路让我们感受到,在乡村振兴这一“总抓手”下,基层所涌现出来的思想活力和创新动力。

 

07

实践探索

台州黄岩:乡村振兴工作法

来源:《国家财经周刊》,2018年第7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贵庆教授与黄岩区合作,担任黄岩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首席规划师”。6年的校地合作中,同济大学与黄岩区以乡村规划、乡村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推动了黄岩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一系列振兴梳理出了包含10条、40个要点的“工作法”。

     黄岩区在自觉和不自觉之间,已在推进建设一种新型的“城乡共享社会”。 这一实践和理论模型的构建流程、形成过程大致是:

     第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动态发展资源要素的全域化规划、配置、协同,而不是城市和乡村建设两张皮、两个思路、两个框架;

     第二,乡村基础设施的改进、“互联网+”在乡村的推广,使得城乡功能协同成为现实,返乡创业、乡村居住城里就业的人流开始出现;

     第三,当地干部已开始深入思考和探讨“城乡共享”公共政策的创新、供给。

                 

福建晋江:土地制度改革撬动了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7月2日

     晋江自2015年以来开展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发挥的最显著效应,是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从而推动了城乡等值发展从晋江的改革试点情况看,“土改”推动乡村振兴大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借地退出”等多种宅基地退出方式,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用地空间;

     2. 通过宅基地退出和重新规划,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同时有效解决了村民困难型和改善型住房用地需求,也改善了乡村面貌;

     3. 在融资授信、综合开发、区域流转等方面探索扩大宅基地权能,显化宅基地市场价值,有力地支持了乡村振兴;

     4. 探索通过“政府主导、村企合作、村民集资、公司运营”等多个途径,多方投资或引资满足旧村改造中的大量资金需求;

     5. 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宅基地实行全面监控管理,提升了乡村土地管理的质量。

                 

上海:超大城市郊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6月4日

     为补足乡村地区发短板,加大对经济薄弱镇村的扶持力度,近年来,上海探索了“土地整治+”的乡村振兴模式通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郊野公园等重点项目,切实改善乡村地区基础服务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适时导入和孵化体验式农场、民宿等农村新业态,促进试点区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已初步取得一定成效。

     上海郊区的乡村振兴之路遇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时村庄规划难以实施,上海市规土局从政策设计入手,旨在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一方面,加强对村庄发展的分类引导,对“保护村”、“保留村”和“撤并村”进行分类规划,分类引导;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新市镇总体规划编制,预计今年底完成约50个新市镇总体规划,2020年前完成84个,实现全覆盖。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指导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黑城村示范建设工作

来源: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公众号,2018年7月9日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承担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黑城村示范建设指导工作,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迅速组建了以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四院乡建研究中心、环艺院为核心的联合工作团队,并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加盟。

  中建院项目组围绕着“产业兴、环境兴、文化兴”的“三兴”谋划,与村民共同探讨黑城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在工程推进过程中,项目组始终坚持“村民参与、村民主体”的原则,在省市县相关机构、首创集团、中燃集团、青海省湟中县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多方的支持下,共建美丽宜居家园。通过多方努力,村民主体意识得到空前提升。项目组结合实际情况,与村民共同摸索出了黑城村“一会、两委、三部、一监督”的共同管理组织建设模式。  

                 

浙江省“坡地村镇”建设用地的试点工作取得进展

来源:浙江省“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2018年6月30日

    近日浙江省正式发布了《关于做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8]64号),这是浙江省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积极探索建立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旅游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在山坡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作出的积极有益的探索。  

     2014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在总结国家级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台地产业”建设用地试点经验基础上,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提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坡地村镇”建设用地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通过实行“多规合一、精准用地”、“点状布局、垂直开发”、“征转分离、分类管理”、“点面结合、差别供地”、“以宗确权、一证多宗”等创新政策,探索建立“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环境融合”的坡地开发利用新机制。

     全省先后分三批核准实施“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项目166个、建设用地10789亩。通过不断探索完善,初步形成了山坡地资源开发利用机制,有效破解了用地瓶颈,极大的促进了地方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试点工作还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认为“坡地村镇”试点政策符合浙江实际,是一个“利发展、利保护、利民生”的好政策,具有“长远、全局、典型”的示范作用。新华社、农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权威新闻媒体都对试点工作进行了深度的报道,试点工作还被评为了“2017年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

供稿:宝一力;审校:庞磊 张立

编辑:白郁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济大学城市建设干部培训中心将每周推送一期当下最前沿的规划建设问题的综述性摘要。快来点击关注我们吧~

依托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同济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济大学城市建设干部培训中心致力于对城市管理和建设管理领域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知识传授、政策解读、观点解析,是领导干部专业研修、信息分享、交流沟通、教学相长的园地。了解更多详细情况请

登陆培训中心网站:http://www.training-caup.tongji.edu.cn.

也可直接邮件联系:training-caup@tongji.edu.cn.

亦可电话垂询:021-65982937、65986733